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孟宪德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水彩画的精神建构

2017-01-12 15:14:21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孟宪德
A-A+

  内容摘要:水彩画传入中国才百年左右,真正在艺术院校设立水彩画专业是近些年的事,所以,对水彩画的研究方兴未艾。中国当代水彩已不再是只关注媒介材料技法问题了,精神建构已成为水彩画创作的主要目标。怎样进行画面的精神建构,本文从以下技艺、精神、图式、意境、建构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强调精神建构是水彩画创作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技艺 精神 图式 意境 建构

  那位被毕加索称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的法国画家巴尔蒂斯说:“物象的背后,还有另外一种东西,一种眼睛所不能见到但可以用精神去感觉到的真实存在。中国古代大师之所以高明,能够征服后人,征服我们,就在于他们捉住了这种东西,并且完美地把它表现出来。如果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那就不是艺术。”巴尔蒂斯认为荆、关、董、巨、李成、范宽、郭熙都是了不起的风景画大师,这些中国的“风景画大师”,确实没有照抄自然,画面除了纸和墨色及创造的图象外,确有一种让人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和形容的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东西。这种“看不见的东西”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源于个人感受,来源于笔墨技法等各方面。而“这种看不见的东西”,即是画的精神核心;抑或这种精神核心恰是我们通过画面所要表达的东西。

  用水彩工具来表达情感,要试图创造一个与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平行的另一个情感世界。这个世界的外在内容是颜色纸及图象,内在的支撑和运营是巴尔蒂斯所说的“看不见的东西”,就是精神建构。

  一、 技艺决定于精神建构

  水彩画因受水、时间、纸张等客观条件的极大限制,需要对工具有极强的驾驭能力,具有极强的计划性、冒险性、速度性,要画好一张水彩画,技艺很重要。虽说不是艺术的全部,但是实现艺术的必要手段。

  美国水彩画家安德鲁·怀斯第一幅干笔画是一张描绘儿子小时候的画,刚开始画的时候,他直接用水彩画,后来他对儿子戴的浣熊帽的质感产生了兴趣,就不断地画了又画,改了又改,再三润饰,用快干了的画笔和多种水彩颜料一层一层的画上去,干笔画就是这样产生了。由此可见,怀斯的干笔技法的发明是由他所要表达的画面决定的,也就是说,他要表现一种情绪一种感受一种精神一种效果,而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种技艺,那么同样是画水彩画的画家,其他的画家在画这浣熊帽子时,可能会发明其他的技法,这样便形成了不同的画面效果。例如八大山人,其特殊的身份和境遇,使他的画面自然不会产生美妙的笔法和迷人的墨韵,却是残荷败叶,怪鸟白眼朝天,枯笔寥寥。各种不同技艺,最终都是一个目的,为画好画服务,技艺是由画而产生的而又反作于画的。要画好画,技艺是决不可少的,但画并非是娴熟高超的技艺的罗列,而是要表达出情感、文化思想、审美取向等一系列的问题,即画的精神建构方是画好画的一个必要的内在条件。

  二、 精神建构的资源

  (一)从自我精神感受中获取精神建构的资源

  每个人喜欢用自己的方式画自己喜欢的题材,是因为更想画出画面后面的神秘的不可捉摸的情感世界,抑或内心的情感世界是支撑画面的精神因素,这是画面精神建构资源的一部分,正所谓画源于心。

  个体内心感悟自然而获得的情感,是组构画面的“精神因素”。它隐于具象景物的物质构架中,或渗出于物质构架外,源于心,表于象。具象的画面只是外在层面,味象澄怀,才是其真正意义所在。这种“精神因素”在画面中高于一切,是一种无形的感受,是内心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情绪感应、与个人性格、情感、思想、修养的结合。每个人是一个个体,不同于其他的个体,所以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而不同的感受会产生不同的画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绘画方法,产生不同的绘画技术。石涛早已说过:“画者,从于心者也”。我们应在感受体验客观世界中味象,在产生各种方法绘制画面中澄怀。

  水彩画里润透着情感感受,使画面变得不是简单的摹写客观自然,象不同感情基调的歌曲一样,才能感染自己与别人。

  (二)从大师图式获取精神建构的资源

  英国美学家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这样评价《芥子园画谱》:“没有一种艺术传统象中国古代的艺术传统那样着力坚持对灵感的自发性需要,但是,我们正是在那里发现了完全依赖习得的语汇情况。”根据贡氏的观点,画家的灵感以生活为源,但在面对生活之前没有学到一个“初始图式”,就很难将生活中纷繁的印象描绘下来。董其昌说:“先师古人,后师造化”,“集其大成,自出机抒”。所以,要通过学习优秀作品的图式,来为自己画面的个性建树寻找资源。

  每个学画制艺者的心中都有其喜欢仰慕的前辈大师,我们根据自己的“精神核心”,从他们中汲取营养(技术上的,精神上的)。在画画的过程中,要时常停下来研究一些大师,包括他们的艺术风格生平简历性格特点等各方面。

  中国传统绘画不仅是西方大师所向往的,同时一直是中国人画画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审美积淀,我们对中国画推崇备至,甚至顶礼膜拜,那些大师的山水画象梦境中遗失的心灵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恬静美好,我们应从这些美妙的图画中汲取着精神营养。绘画是相通的,无论是中国画油画还是水彩画,当你用心去感悟的时候,优秀真诚的作品终是会让你感动的或与你的心灵产生共鸣。如范宽的《雪景寒林图轴》,白山黑水,如梦如诗;郭熙的《早春图》更是山峦重叠,万壑寂籁。中国的山水画大师们,单凭一点墨色,就能表达出如此丰富的情感意境,在于他们的高超技艺,更是因为他们懂得精神在画中的重要性。他们把对自然的感受和传统文化看的比笔墨更重要,穷其一生而不懈。

  西方画家更是水彩画要学习的对象,因水彩画毕竟是西画。英国著名的水彩画大师透纳,他用水彩画来追求大自然的光色大气的变化,把他的精神感受融入画面,使作品大气磅礴万千变化,并且神秘莫测。加拿大著名画家柯尔维尔,他的绘画让人喜爱异常,他的画面象凝固了的世界,时间空间都失去了意义。美国著名水彩画家安德鲁——怀斯的画面充满了一种忧伤的美,孤寂遥远危机甚至死亡,但又那么抒情感人,让人不能忘怀,精神情感在怀斯的画面里是核心。

  画有相通之处,却也有不同面目,不同图式,这为画家互相学习提供了前提。巴尔蒂斯对于中国画意境的向往是真实明确的,这在他的作品与中国先辈大师作品的对照中一目了然。精神和画面构成的美感在巴尔蒂斯的绘画艺术中最为重要。奥地利马克思——魏勒年轻时通过他的一位老师的介绍,看到了中国山水画,痴迷神往,他虽然是一位抽象画家,但他的画中充满了中国画情怀。许许多多的中外大师,都为我们喜欢和仰慕,他们的画面风格自然就成为了我们创作借鉴的图式,显而易见,我们要在创作中努力学习吸收古今中外的大师图式,把这些做为良好的资源来建构我们自己的画面。

  (三)从意境理论获取精神建构的资源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其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清代画家兼理论家笪重光在《画筌》一书使用了“意境”这一概念,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为此,传统美术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

  中国画中的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这一点不但是创作的依据,同时也是欣赏的依据。绘画是通过塑造直观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构成意境的,为了克服造型艺术由于瞬间性和静态感而带来的局限,画家往往通过富有启导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显示时间的流程和空间的拓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境的最终构成,是由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的结合才得以实现的。创作是将无限表现为有限,百里之势浓缩于咫尺之间;而欣赏是从有限窥视到无限,于咫尺间体味到百里之势。正是这种由面到点的创作过程和由点到面的欣赏过程,使作品中的意境得以展现出来,二者都需要形象和想象才能感悟到意境的美。

  画中的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因素,但意境中的情须是蕴理之情,是特定时代精神的折射;而景也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包括着能够触动人们情怀,引起生活回忆的场合、环境、人物和事件,这样才能使作品的意境在欣赏过程中得到社会心理上的认同和感情上的共鸣。意境在水彩画创作中更显重要,尤其风景画中。

  三、 精神建构是水彩画创作的宗旨

  潜心钻研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主要目的是吸收继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尽力融会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中,觅寻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水彩画技法完美结合的艺术新径。法国艺术史家丹纳说:“形成艺术风格的要素之一就是环境——自然环境与精神环境。客观环境经过画家的观察体验、发现、吸收之后,就成为自己的主观精神财富,成为自己创作的态度情感和意向。”

  水彩画创作主要概括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充分利用和发挥水分灵活多变的长处,畅情地画出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体味,画面倾向意象;另一类是画面倾向具象,慢品细画,把自己的情感浸渗画里。不论具象些的还是意象些的,表现终旨都应是在扑捉画面后面的“ 精神核心,”进行精神建构。我们应学习中国山水画那样,虽然致力于审美客体的发现与描绘,但决不是被动地摹写,决不忘表现审美主体的认识、理想、感情与愿望。

  20世纪奥地利最伟大的画家之一马克思——魏勒说:“我的创作是一种精神创作,这种创作给我一种思潮。这种思潮从中国到蒂罗尔山峦起伏的大地而来。山的阴影,压抑的天空,望不到尽头的森林,神秘莫测的地方。我可以把我画中的内涵意境和形式融汇在一起。”我们要坚持“创作是一种精神创作”,同样画一处的风景,不同的人画出来的就是不一样,技术有所不同固然会有很大差异,但我想精神核心的不同才是其真正的不同。用的技术材质是纯粹的西方的,但画面却充满中国文人先贤的山水精神和意境,这就尤显的画面的精神建构的重要性。

  使画面物质隐去,精神凸现,建构画面精神,是我们画画的终旨也是画画的过程。

  四、结语

  水彩画艺术发展至今,已不再是传统水彩画所强调的写实风格一种,而是百花齐放,百般变化,各有千秋,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引发了各种思考与探索,即如上所写。

  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必然有其独特技艺,就如同中国画要有笔墨与宣纸的玄机,油画有油彩与画布的奥秘,但技艺却不是水彩画艺术的全部,需要有一些文化的精神灵魂,水彩画艺术才能灵动而长存。这些资源的汲取每个画家各有所不同或有所侧重,这些内容与技艺相融合,建构画面的精神核心,才能使水彩画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与审美意义。本文是一家之谈,并不一定具有广泛性,旨在阐述个人创作经验和观点,也许能抛砖引玉,供有志于从事水彩画改革创新的人借鉴,希望能使水彩画艺术在中国传统思想和个人精神感受及各种优秀视觉文化的给养下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书目

  1 《美学散步》宗白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版

  2.《历代名画记》张彦远著 俞剑华注释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3.《我读石涛<画语录>》吴冠中著 荣宝斋1996年出版

  4.《Balthus》即《巴尔蒂斯》外文原版书2001年出版

  5.《ANDREW WYETH》即《安德鲁——怀斯》外文原版书1995年出版

  6.《TURNER》即《透纳》外文原版书 2001年出版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美术学院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孟宪德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