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孟宪德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深藏若虚的无涯意境

2015-06-23 14:36:41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闻玉智
A-A+

  新世纪伊始,青年画家孟宪德将自己十多年来陆续创作并获奖的水彩作品集结成册出版,题材既有现实主义清晰如真的城市街区;也有朦胧飘渺的旷野风光;既有憨厚老农的人物肖像;又有苍宇行云的寥廓天穹。而其中最为吸引我的莫过于他在2000年创作的《心源有感·雨火》了。这是一幅立意新颖、颇有开放意味的构图,不囿于边框的居束,画境外延仿佛无边无际的莽原。五色斑斓,形象模糊若隐若现,颇有现代主义的风格情趣。

  画家曾向我谈起这幅画的创作过程和感悟,他深有感触地说:“这幅画应该说是得缘于水。”孟宪德为人温和质朴,待人坦诚谦和,平素尤其钟情于水,他认为水尚于善,应该视为人生处世的尺规。创作时水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得力手段,是他完成每幅作品的伴友,这便是他与水有着特殊情感的缘起。他描述创作《雨火》的过程时,开始他也照例在画纸上铺满薄薄一层清水,这是他长期养成的创作习惯,而后再挥洒自如地运笔作画。哪知这次铺水之后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由于不慎将颜色滴落在画纸上,只见橙黄的色滴在画纸上渐渐蔓延漂流,扩展成似是而非的奇异形象。就在这一瞬间画家品味揣摩,忽然获得了灵感--只要稍加点染这便是一幅多么奇妙的风景画啊:深秋初雨,淅淅沥沥的小雨飘落在庄稼收割后的田垅上,垅上放荒点燃的火苗升腾在迎接天降的喜雨,雨与火相生相克,碰撞交织,奏响了大自然高亢的田园交响曲。水与火本是构成万物的五行元素,是人类生存世界的根本,《左传》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画家将五行交织在画中,表现出令人深思的哲理,深藏若虚而虚实相生,创造出春秋思想家老子所谓“大象无形”的超凡绝妙的艺术境界。

  这幅作品有两个突出之处值得一提:一个是对“虚实相生”技法的巧妙运用;另一个是铺水功夫的提升。“虚实相连”是中国绘画构图的传统技法,也是我们国画所形成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虚实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实”就是画面上实际存在的形象,“虚”是空无,也是一种凭空的幻想。正如《庄子·人间世》所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而其中“相”是共同,是交互,是虚实之间的中介。《易·咸》说:“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相与”,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生”是生长,长出。《易·系辞》解释是“天地之大,德曰生”,由此归纳而论,虚实相生就是一种相反而实为相成的对立统一现象。在艺术表现上是一种虚实交互作用的手段,是通过虚实两种画面因素的相互感应作用,进而创造出一种充满想象的艺术意境。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不象西方古希腊文化那样,他们是科学与哲学的合一,而中国文化艺术是文、史、哲的合一,是一种全方位的文化融合。这就使得哲学精神能够在绘画、书法、戏曲歌舞以及诗词等各方面都有相应的体现。虚实相生的哲学观念在民族戏曲中体现,便是戏曲表现手法虚拟性,其虚拟性的表演形式是象征性的比拟,如以鞭代马|、以桨代舟等等,其突出功能是充分启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借以创造耐人寻味的意境。虚实相生在文学诗词上就是虚写,即侧面描写,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汉代乐府诗中对罗敷美貌的虚写。罗敷是个坚贞而机智的采桑女,面对太守引诱调戏的卑劣行径给予训斥和嘲讽。作者并没有描写罗敷的美貌形态,而是侧面描写众人见艳丽的罗敷后的惊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在这里,罗敷登场仿佛是皓月当空,引得众人仰面观望。这便是虚写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想象时把记忆中最美的女人去比拟罗敷的美貌,取得了迁想妙得的最佳艺术效果。

  在中国绘画和其他艺术种类中,虚实相生主要是形与神的处理关系。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与“虚实”相关的便是“形神”之辩。形神问题即身心问题,老庄哲学问题即身心问题,老庄哲学认为形神关系从“道器”、“有无”派生出来的:“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道是无形的,物(器)是有形的,这里的道与物也就是神与形。西汉刘安《原道训》说:“故心与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在《诠言训》中又说:“神贵于形”,“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对于绘画便是“心形写神,神似重于形似”。诚然,这也是主客观相统一,由表象到意象的深化,即“神者形之用,形者神之质”。说到底以形写神就是虚实相生的异曲同工,是以最单纯的形式进行最大限度的艺术概括。中国画讲究“惜墨如金”,即用墨要恰如其分,不可任意铺张,尽可能用墨不多而表现丰富的内涵,即所谓“画山不画云,画舟不画水”,做到简洁凝神,意境深远。孟宪德的《雨火》做到了这一点,是笔者称道的原因。

  虚实相生既是艺术创作的行为手段,也可以引申为一种深藏若虚的人生品格,是一个人精神世界中谦逊含蓄品格的外化。笔者相识宪德近二十载,他刻苦向学,不善张扬,对于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和技法,悉心学习钻研。他在自己画册后记(《味象澄怀》)中说:“画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研究一下当代或过去的大师,关于他们的画及其他的一切,或看书读画或冥思遐想。我喜欢很多西方大师,如洛佩兹、弗洛伊德、弗里德里希、透纳、柯尔维尔以及印象派画家等等,但我发现我更喜欢中国的画家,如范宽、龚贤、石涛、八大山人,包括当代赵无极(我喜欢他画中的山水精神)。每每看范宽,看他的北方山水,尤其他的《雪景寒林图轴》的意境,令我心驰神往。我根据自己的‘精神核心’,从这些画家中汲取营养(技术上的,精神上的)”。宪德这番由衷之言,道出了他以苦苦求索的坚韧精神去领会中外大师的技艺精髓,如海绵吸水那样从传世经典中汲取营养,遵循前辈的跋涉履迹去开拓自己的创作之路。从他那充满悲怆色调所描绘苍穹变幻的《云封万里》和《天宇行云》,让人感受到大师透纳那种震撼观者的艺术氛围,以及崇拜大自然的敬畏情愫。从他那描绘肃杀冬景的《味象澄怀·落雪》使观者仿佛见到石涛画风那样湿气浓重、气势充沛的影子。孟宪德就像一只辛勤的蜜蜂在艺术天地里多方采撷、广泛汲取,有机地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孟子说:“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万章》)孟宪德正是朝着“集大成”这条广阔的大道阔步前行着。

  孟宪德对中国民族绘画技法不仅能很好继承,而且还能结合自己从事的水彩画种加以创新运用,例如“铺水”功夫。铺水是中国画水法的一种。传统用法是作画在全局笔墨将完成,大体已干之际,再在画面的需要之处铺敷上一层清水,目的是求得整幅的笔墨趋向和谐统一。宪德却在作画之前先铺上一层清水,他说:“不论大幅巨象些的大场面风景还是小幅意象些的局部风景,第一步骤我一般都采用湿画法大面积渲染,使画面润泽、浑然、苍茫。(《画册后记·味象澄怀》)”这种做法最大的益处便是充分提升画面的灵气,即可在此润泽基础之上绘出青山绿水微风细雨的空灵佳境,亦可创造出一种云雾弥漫、烟雨蒙蒙的气韵,使画中形象若隐若现,产生了虚实相生的含蓄效果。宪德深谙此理,他能在《雨火》画中创造出来的绝妙意境,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宪德深有体会的说:“这其间完成了画面的大部分,尽力捕捉住最合我兴奋的某些东西,这一步时间很短,但很关键,决定着我是否继续画下去。”“我采用各种办法创造一些抽象的肌理,使其合理存在。(《味象澄怀》)”

  孟宪德这位青年画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博采众长虚心学习前辈画家精湛技艺,而且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创造自己的风格特色。宪德未来的艺术创作道路还很长,希望他走的更好更踏实。

  参考文献:

  1.《诸子集成》中华书店1958年版

  2.《庄子·知北游》浙江书局

  3.王夫之《思问录》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

  4.王夫子《张子正蒙注》清光绪补刻本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孟宪德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